百衲本三国志(重印版)
百衲本三国志
编著者:(晋)陈寿 撰,(南朝宋)裴松之 注
定价:¥140.00
ISBN:978-7-5013-5421-4/01
出版时间:2017-06(2印)
装帧:精装
开本:异16开
所属分类:影印-史籍史料
~ 内容简介 ~
《三国志》是记载三国时代历史的断代史,同时也是二十四史中评价最高的“前四史”之一。作者陈寿曾任职蜀汉,蜀汉灭亡之后,被征入洛阳,在西晋也担任了著作郎的职务。《三国志》在此之前已有草稿,当时魏、吴两国先已有史,如王沈的《魏书》、鱼豢的《魏略》、韦昭的《吴书》等,此三书当是陈寿依据的基本材料,蜀国无史,故自行采集,仅得十五卷。而最终成书,却又有史官职务作品的因素在内,因此《三国志》是三国分立时期结束后文化重新整合的产物。三国志最早以《魏志》《蜀志》《吴志》三书单独流传,直到北宋后,三书方合为一书。
其他亮点
本书为《百衲本二十四史》之一种,为纪念张元济先生诞辰150周年,我们特意在重印本书时,选取了张元济先生83岁时的照片,并采用白描方式绘制了精美的藏书票,藏书票采用纯手工印刷方式。
装订形式上,除了传统的精装外,我们还制作了一部分毛边书并附藏书票,以彰对先生的纪念之情,并满足部分读者的收藏需求。
~ 内页书影 ~
~ 百衲本二十四史影印说明 ~
“二十四史”是中国古代各朝被政府纳为正统的二十四部史书的总称,其上起《史记》,下迄《明史》,记载了从传说中的五帝时代到清朝初年约四千余年中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方面的历史,是我国古代最权威、最详细的史学著作。
清代最通行的“二十四史”,是乾隆年间刊行的“钦定武英殿本二十四史”,即“殿本”。殿本版式疏朗,刻印精良,但是校勘不够审慎,存在误字、衍字、缺字甚至整段文字脱失的情况。而且,由于殿本的编纂官皆属御用史官,不得不为帝王所左右,史实记録上存在窜改等原因造成的缺憾。晚清时,又出现了由各省官书局刊刻的局本,广为流传,但仍以殿本为依据,存在不少问题。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起,张元济先生耗费巨资搜访宋元善本,通过采用当时最先进的摄影制版技术,历经多年努力,至一九三六年,终于出齐了整套影印版的“二十四史”。因各书底本多残缺不全,不得不通过许多版本相互参校、补缀而成,犹如僧侣之“百衲衣”,故名之曰“百衲本二十四史”。其中除《旧五代史》《元史》《明史》以明清时的版本作为底本外,均以宋元版为主要底本。百衲本对殿本、局本中的谬误多有匡正,其对历史研究的功绩有目共睹,影响深巨,被史学界一致公认为“中国最佳全本正史”,是中国史学史上的一座丰碑,具有极高的版本价值、研究价值和收藏价值。
百衲本二十四史自问世以来,曾数次被影印出版,其中的宣纸线装本,因价格不菲,不便学者购藏利用。而缩印本则多存在质量问题,其中质量较好的,当数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北京商务印书馆的精装二十四册本。但年代既久,流传亦少,已属罕见。为满足文史工作者的研究需求,也让更多的文史爱好者接触到百衲本二十四史,我社决定将之再度影印出版。
本次影印,将每部正史单独制作,采取每页分上下双栏的形式印制,并为每部正史编制了分卷目録。需要说明的是,此次我社在编制目録时,为更好地反映百衲本原貌,充分体现其与殿本、局本等其他系统传本的差异,原则上均依原书卷端着録,部分保留了原书中使用的简体字、俗体字及异体字等。对原书中有目无传或有传无目等情况,不予变动,仅对极个别处出现的明显衍、漏、误字等情况进行了修改。不当之处,请读者批评指正。
国家图书馆出版社
二〇一四年七月
~ 目录 ~
上三国志注表 南朝宋·裴松之 一
三国志目録上 二
卷一魏书 武帝纪第一 五
卷二魏书 文帝纪第二 二九
卷三魏书 明帝纪第三 四二
卷四魏书 三少帝纪第四 五四
齐王纪高贵乡公纪 陈留王
卷五魏书 后妃传第五 七四
武宣卞皇后文昭甄皇后 文德郭皇后 明悼毛皇后 明元郭皇后
卷六魏书 董二袁刘传第六 八一
董卓传袁绍传 袁术传 刘表传
卷七魏书 吕布张邈臧洪传第七 一〇一
吕布传张邈传 臧洪传
卷八魏书 二公孙陶四张传第八 一一〇
公孙瓒传陶谦传 张杨传 公孙度传 张燕传 张绣传 张鲁传
卷九魏书 诸夏矦曹传第九 一二三
夏矦惇传夏矦渊传 曹仁传 曹洪传 曹休传 曹真传 曹爽传 夏矦尚传
卷十魏书 荀彧荀攸贾诩传第十 一四二
荀彧传荀攸传 贾诩传
卷十一魏书 袁张凉国田王邴管传第十一 一五五
袁涣传张范传 凉茂传 国渊传 田畴传 王修传 邴原传 管宁传
卷十二魏书 崔毛徐何邢鲍司马传第十二 一七二
崔琰传毛玠传 徐弈传 何夔传 邢颙传 鲍勋传 司马芝传
卷十三魏书 钟繇华歆王朗传第十三 一八四
钟繇传华歆传 王朗传
卷十四魏书 程郭董刘蒋刘传第十四 二〇〇
程昱传郭嘉传 董昭传 刘晔传 蒋济传 刘放传
卷十五魏书 刘司马梁张温贾传第十五 二二〇
刘馥传司马朗传 梁习传 张旣传 温恢传 贾逵传
卷十六魏书 任苏杜郑仓传第十六 二三二
任峻传苏则传 杜畿传 郑浑传 仓慈传
卷十七魏书 张乐于张徐传第十七 二四五
张辽传乐进传 于禁传 张合传 徐晃传
卷十八魏书 二李臧文吕许典二庞阎传第十八 二五四
李典传李通传 臧霸传 文聘传 吕虔传 许褚传 典韦传 庞悳传 庞淯传 阎温传
卷十九魏书 任城陈萧王传第十九 二六五
任城威王彰传陈思王植传 萧怀王传
卷二十魏书 武文世王公传第二十 二七七
丰愍王昂传相殇王铄传 邓哀王冲传 彭城王据传 燕王宇传 中山恭王衮传 济阳怀王玹传 陈留恭王峻传 范阳闵王矩传 赵王干传 临邑殇公子上传 楚王彪传 刚殇公子勤传 谷城殇公子乘传 郿戴公子整传 灵殇公子京传 樊安公均传 广宗殇公子棘传 东平灵王徽传 乐陵王茂传 赞哀王协传 北海悼王蕤传 东武阳怀王鉴传 东海定王霖传 元城哀王礼传 邯郸怀王邕传 清河悼王贡传 广平哀王俨传
卷二十一魏书 王卫二刘傅传第二十一 二八六
王粲传卫觊传 刘廙传 刘劭传 傅嘏传
卷二十二魏书 桓二陈徐卫卢传第二十二 三〇一
桓阶传陈羣传 陈矫传 徐宣传 卫臻传 卢毓传
卷二十三魏书 和常杨杜赵裴传第二十三 三一三
和洽传常林传 杨俊传 杜袭传 赵俨传 裴潜传
卷二十四魏书 韩崔高孙王传第二十四 三二四
韩暨传崔林传 高柔传 孙礼传 王观传
卷二十五魏书 辛毗杨阜高堂隆传第二十五 三三四
辛毗传杨阜传 高堂隆传
卷二十六魏书 满田牵郭传第二十六 三四九〖XZ)〗
满宠传田豫传 牵招传 郭淮传
卷二十七魏书 徐胡二王传第二十七 三五八
徐邈传胡质传 王昶传 王基传
卷二十八魏书 王毌丘诸葛邓钟传第二十八 三六八
王凌毌丘俭 诸葛诞 邓艾 钟会传
卷二十九魏书 方技传第二十九 三八九
华佗传杜夔传 朱建平传 周宣传 管辂传
卷三十魏书 乌丸鲜卑东夷传第三十四〇三
乌丸传鲜卑传 东夷传 夫余传 高句丽传 东沃沮传 挹娄传 濊传 韩传 辰韩传 弁辰传 倭人传
宋咸平六年中书门下省颁行蜀志牒文 四二〇
三国志目録中 四二〇
卷三十一蜀书 刘二牧传第一 四二二
刘焉传子璋
卷三十二蜀书 先主传第二 四二五
卷三十三蜀书 后主传第三 四三六
卷三十四蜀书 二主妃子传第四 四四一
甘皇后传穆皇后传 敬哀皇后传 张皇后传 刘永传 刘理传 太子璇传
卷三十五蜀书 诸葛亮传第五 四四三
诸葛亮传
卷三十六蜀书 关张马黄赵传第六 四五五
关羽传张飞传 马超传 黄忠传 赵云传
卷三十七蜀书 庞统法正传第七 四六一
庞统传法正传
卷三十八蜀书 许麋孙简伊秦传第八 四六六
许靖传麋竺传 孙干传 简雍传 伊籍传 秦宓传
卷三十九蜀书 董刘马陈董吕传第九 四七三
董和传刘巴传 马良传 陈震传 董允传 吕乂传
卷四十蜀书 刘彭廖李刘魏杨传第十 四七八
刘封传彭羕传 廖立传 李严传 刘琰传 魏延传 杨仪传
卷四十一蜀书 霍王向张杨费传第十一 四八六
霍峻传王连传 向朗传 张裔传 杨洪传 费诗传
卷四十二蜀书 杜周杜许孟来尹李谯郄传第十二 四九二
杜微传周羣传 杜琼传 许慈传 孟光传 来敏传 尹默传 李譔传 谯周传 郄正传
卷四十三蜀书 黄李吕马王张传第十三 五〇四
黄权传李恢传 吕凯传 马忠传 王平传 张嶷传
卷四十四蜀书 蒋琬费祎姜维传第十四 五一一
蒋琬传费祎传 姜维传
卷四十五蜀书 邓张宗杨传第十五 五一八
邓芝传张翼传 宗预传 杨戏传
三国志目録下 五二八
卷四十六吴书 孙破虏讨逆传第一 五三〇
孙坚传孙策传
卷四十七吴书 吴主传第二 五三八
孙权传
卷四十八吴书 三嗣主传第三 五五六
孙亮传孙休传 孙皓传
卷四十九吴书 刘繇太史慈士燮传第四 五七一
刘繇传太史慈传 士燮传
卷五十吴书 妃嫔传第五 五七七
孙破虏吴夫人传吴主权谢夫人传 吴主权徐夫人传 吴主权步夫人传 吴主权王夫人传 吴主权王夫人传 吴主权潘夫人传 孙亮全夫人传 孙休朱夫人传 孙和何姬 孙皓滕夫人传
卷五十一吴书 宗室传第六 五八二
孙静传孙瑜传 孙皎传 孙奂传 孙贲传 孙辅传 孙翊传 孙匡传 孙韶传 孙桓传
卷五十二吴书 张顾诸葛步传第七 五八八
张昭传顾雍传 顾邵传 顾谭传 顾承传 诸葛瑾传 步骘传
卷五十三吴书 张严程阚薛传第八 六〇一
张纮传严畯 程秉传 阚泽传 薛综传
卷五十四吴书 周瑜鲁肃吕蒙传第九 六〇八
周瑜傅鲁肃傅 吕蒙傅
卷五十五吴书 程黄韩蒋周陈董甘凌徐潘丁传第十 六二一
程普传黄盖传 韩当传 蒋钦传 周泰传 陈武传 董袭传 甘宁传 凌统传 徐盛传 潘璋传 丁奉传
卷五十六吴书 朱治朱然吕范朱桓传第十一 六三二
朱治传朱然传 吕范传 朱桓传子异附
卷五十七吴书 虞陆张骆陆吾朱传第十二 六三九
虞翻传陆绩传 张温传 骆统传 陆瑁传 吾粲传 朱据传
卷五十八吴书 陆逊传第十三 六五二
陆逊传
卷五十九吴书 吴主五子传第十四 六六二
孙登传孙虑传 孙和传 孙霸传 孙奋传
卷六十吴书 贺全吕周钟离传第十五 六六九
贺齐传全琮传 吕岱传 周鲂传 钟离牧传
卷六十一吴书 潘浚陆凯传第十六 六七九
潘浚传陆凯传
卷六十二吴书 是仪胡综传第十七 六八六
是仪传胡综传
卷六十三吴书 吴范刘惇赵达传第十八 六九一
吴范传刘惇传 赵达传
卷六十四吴书 诸葛滕二孙濮阳传第十九 六九五
诸葛恪传滕胤传 孙峻传 孙綝传 濮阳兴传
卷六十五吴书 王楼贺韦华传第二十七〇八
王蕃传楼玄传 贺邵传 韦曜传 华核传
百衲本三国志跋 张元济 七一八